大佛寺位于張掖市西南部,因寺內有中國最大的室內臥佛像而得名,創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原名迦葉如來片寺,也是甘肅省境內最大的西夏建筑遺存。
大佛寺規模宏大,16世紀時寺內可容納四、五千人同時朝拜?,F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經閣、土塔三處。大佛殿高33米,面闊9間,規模宏大,內有釋迦牟尼的側身像,即大臥佛,臥佛為木胎泥塑,金裝彩繪,全身長34.5米,肩寬7.5米,光耳朵就有2米多長,是中國最大的室內臥佛像。
臥佛身后,塑有迦葉、阿難等10大弟子,殿內南北兩側還有18羅漢像。殿門兩側各鑲以六平方米的磚雕一塊,左為“登極樂天”、“西方圣鏡”,右為“入摩地”,“祗園演法”。殿內四壁為《西游記》和《山海經》壁畫。藏經閣內珍藏有明英宗頒賜的六千多卷佛經,經文保存完好,其中尤以金銀粉書寫的經文最為珍貴。
寺內安放有國內最大的室內臥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槃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并排而坐,可見塑像何等的龐大了。[1]
大佛寺景區位于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標志性建筑。景區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西北的清代山西會館。寺內古建林立,古樹參天,碧草成蔭,環境優美。,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 8:00 - 下午 17:00
地址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民主西街大佛寺巷
風味小吃一條街
張掖的甘州小吃一條街位于市內民主東街。小吃街一般從清晨六時開張到翌日凌晨三、四點收攤。街道兩側有各種小吃攤點一字排開,提供張掖特有的搓魚面、羊肉粉皮面筋、香飯、雞肉墊卷子、山丹油果子以及糊餑、豆腐腦兒等各種風味小吃。整個街道干凈整齊,食品花樣繁多,物美價廉,香氣撲鼻。小吃街兩端有仿古牌樓拔地而起,古香古色,再現了昔日的甘州風貌。
地方風味小吃
張掖飲食以面食為主。面食種類繁多,花色各異,地方特色鮮明。
特色小吃有搓魚面、糍耳子、羊肉粉皮面筋、香飯、小飯、煎血腸、羊頭湯、魚兒粉、雞肉墊卷子、山丹油果子以及糊餑、豆腐腦兒、拉條子、揪片子,炮仗子、雞腸子、槐耳子、香頭子、面蛋子、油餅子、燒殼子、喜饃饃、釀皮子、臊子面、糊餑等。肉食類中除手抓羊肉和清湯羊肉外,臘羊肉也久享盛名。酒有黃酒、南酒、燒酒,當地素有“無酒不成禮”之俗。
趙子昌的臊子面
李文忠的小飯
搓魚面
香飯
羊肉粉皮面筋
煎血腸
羊頭湯
雞肉墊卷子
山丹油果子
鐵路
有蘭新鐵路橫貫全市,東起山丹縣東樂鎮、西到臨澤縣沙河鎮,每天有列車通達北京、烏魯木齊、蘭州、上海、西安、濟南等地。從上海到烏魯木齊的T52/53次、以及從烏魯木齊到北京西的T70次、到濟南的T190次、到鄭州的T198次、到漢口的T194次都經過該市。張掖火車站位于張掖市東北部,售票處咨詢電話:0936-8213744。
公路
全市有公路22條,以甘新公路、甘青公路為主要骨干,國道312線境內長68.2公里,227線境內長38.67公里。
出租車
起步價5元
張掖地方土特產品很多,其中甘州胰子、張掖南酒、張掖黃酒、絲路春系列白酒、小河紅棗、棕葉皮、祁連玉、夜光杯等均是張掖久負盛名的特產。其中,絲路春酒連續5年獲甘肅省優質產品獎,行銷國內及臺灣、香港地區;當地的主要手工藝品夜光杯用質地優良、花紋美觀的祁連山玉石琢成,器質細膩,造型優美,歷史悠久,歷來為饋贈親友的佳品。造型生動,制做精美的皮影、木偶、剪紙、刺繡等民間工藝精致獨特。近年開發的山丹烙畫、文物仿古紀念品“四虎娃娃”、“胡騰舞俑”、祁連化石石雕、玉雕等旅游紀念品品種繁多,別致精細。
甘州胰子
甘州胰子是張掖久負盛名的特產,它采用牛、豬、羊的胰子油搗碎加入皂角、石堿、冰糖等磨細,再用面粉加水熬制。這種肥皂是一種保健、護膚、美容三者兼顧的土制皂。這種皂皂體發暗,皂形是橢園的,也有長方形的,不芳香,但除垢去油最利,而且有嫩面潤膚的作用。
張掖南酒
相傳張掖郡建立之后,中原文化相繼傳入河西,釀酒技術也隨之而來。張掖南酒系采用白酒為坯制的酒基,加入定量的糯米,以藥曲為糖化發酵劑釀制而成。它的釀造工藝流程與馳名中外的紹興黃酒基本相同。在制作過程中加入川烏、陳皮、大芋、砂仁、當歸、紅花、桃仁、官桂、山甲、五加皮、地骨、何首烏等四十余中草藥,但在飲用時沒有藥味。經長期低溫,自然發酵的原汁酒,清香撲鼻,色澤金黃,澄清透明,酒味醇厚,綿軟適口,是別具一格的高糖度甜型酒。不僅酒質優美,而且濃郁清香,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產品。
張掖南酒有健脾開胃利濕之功,也有補益健身之效,適量久飲,不僅是人們的一種享受,而且對風濕病,婦女病有一定療效,實為健身之佳品。
張掖黃酒
張掖黃酒在張掖是祭祀、婚喪的必備之物,如民間兒女結婚,父母便釀酒一罐,吉日一到便取出來待客。
張掖的黃酒歷史悠久,很早以前當地先民就開始以高梁青稞大麥為酒基,糯米為引料,選用當歸、桅甘、陳皮、紅花等數十種名貴中藥,加大麥制曲,精工釀造而成。是低糖分、營養豐富的飲料,人體必不可少的十七種氨基酸含量豐富。
小河紅棗
張掖小河鄉的紅棗,成熟后表面全都是紅褐色,果形較小,但肉質細密,味甜、核小,營養豐富。
棕葉皮
張掖特產的白花葦(也有少量的紫花葦),生長迅速,桿粗株高、密度大、纖維韌力強、質量好,葦葉以被大量運往外地作為棕葉皮。
地處西北邊陲的張掖,到處有豐沛的水源,可說是水流淙淙,河道如織,因此湖邊、河邊叢生蘆葦。蘆葦是多年生草本纖維植物,無需管理,一年一收,是造紙纖維合成和編織工業的重要原料。張掖的葦產品還被多用于編織鋪床、鋪炕的蘆葦席,房頂上的篙件,以及藥材包裝等。
甘草
甘草能調和諸藥,在中藥里被稱為“因老”,有“藥中之王”的美稱??茖W研究表明,甘草能起到抗潰瘍、抗炎癥、降血壓、中樞抑制、鎮痛甚至抗腫瘤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甘草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原料精制而成的甘草霜、甘草膏,除有藥物作用外,調在墨汁或顏料里,可使染色均勻,可用來作滅火劑的起泡劑和石油鉆井液的穩定劑,作糖果、卷煙和醫療工業的調味劑。
張掖的野生甘草資源豐富。河西地區將建成甘草出口基地,現由國家撥付資金建立人工種植基地,這將結束長期單純依賴采掘野生甘草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歷史。
粉皮面筋
在張掖農村,農民秋收后,家家戶戶,要曬粉皮面筋迎親接友,逢年過節或是喜慶之時,粉皮面筋是不可缺少的招待食品。產婦坐月子時也由娘家贈送一籃粉皮面筋。
張掖馳名的粉皮面筋有“馬面筋”,每日清晨挑兩桶擺攤出售,不到兩個小時便可出售完畢。因為它名氣大,除經常來吃的當地人外,慕名而 來者也不少。
熱情好客的裕固民族用自已獨特的生活方式,醇香撲鼻的奶茶和優美深情的祝酒,手抓羊肉飄香的帳蓬,以及傳統的射箭、賽馬、狩獵、別具的服飾,隆重的婚禮,優美的民族歌舞,盛情款待八方來客,四海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