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閩剎之冠”,又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前為香爐峰,后倚白云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筑格局。相傳它的舊址為“華嚴寺”。涌泉寺仍保持著明清的建筑風格。寺依山偎谷,檻廊連綴,大小殿堂簇擁著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巨柱聳立,飛檐凌空,雄偉輝煌。殿內釋迦牟尼三世佛不著梵服,只披漢裝,端坐其中;兩旁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法相莊嚴”。在大殿后側,有尊“三圣像”。大殿內外有許多楹聯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鳳浴時,蒼龍臥后;眼中滄海小,看七鯤東去,五虎南來。”等,為古寺歷史和環境的生動寫照。
涌泉寺特色建筑
鎮寺之寶
殿內釋迎牟尼三世佛不著梵服,只披漢裝,端坐其中;兩旁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據說歷經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稱為鎮寺之寶。大殿內外有許多橡聯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風浴時,蒼龍臥后;眼中滄海小,看七鯤東去,五虎南來?!钡?,皆為古寺歷史和環境的生動寫照。
彩繪艷麗奪目
大雄寶殿和圓通寶殿的天花板上彩繪艷麗奪目。其中,大雄寶殿有清光緒繪制的各種樣龍圖案,丹頂鶴圖案,另有麒麟、白馬、象、猿等圖案。圓通寶殿有清光緒十三年繪制的故事彩繪。
珍藏
此外,還有清臺灣知府慶保和福州將軍慶霖兩兄弟同獻的巨匾“寶珞尊嚴”。殿中還保藏著幾十部明版錦裝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及明清的佛像、花瓶等。在大雄寶殿前兩側的鐘、鼓樓上懸掛有古鐘、鼓。在圓通寶殿西側有圣箭堂,俗稱“方丈”室。院中栽有兩雌一雄的鐵樹,開花時黃色大如絨球。據說鐵樹分別為閩王王審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
寺院布局
涌泉寺曾兩度毀于大火,目前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朝嘉靖年間的布局,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經閣、禪堂、念佛堂、庫房、客堂、齋堂等組成,此外還有鐘樓、鼓樓、學戒堂、法界學院、東際樓、明月樓、放生池、回龍閣、歲寒樓等。整座寺院以大雄寶殿為中心,沿山坡地形層層上升,構成一錯落有序的寺院建筑群。寺貌宏偉,殿宇輝煌,法像莊嚴,素有“閩剎之冠”的稱譽。
走近涌泉寺門,首先看到的是一對“千佛陶塔”聳立在寺門兩側。東邊一座是“莊嚴劫千佛寶塔”(莊嚴劫指過去佛之意),西邊為“賢劫千佛寶塔”。系用陶土分層燒制,砌疊而成。塔身施釉,呈棕褐色。塔座上刻有蓮瓣、舞獅、侏儒以及制造時間及工匠姓名等。塔高大精美,為國內稀有。
典藏佛經
藏經樓建于順治十六年,其中有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御賜的佛經《明朝南藏》、《明朝北藏》、《清朝梵本》,近代涵芬樓影印《日本續藏》、《雜藏》善本,康熙年間彩色繪制的《佛祖道影》等。所藏佛經中以元刊本《延祐藏》最為珍貴。《延祐藏》是元延祐二年建陽縣后山報恩寺刊印的《大藏經》。雖非全部;但字體秀麗,刻印精美。在國內已很罕見。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涌泉寺方丈道霈法師著作是康熙年間具有代表性的佛學著作,十分珍貴。1925年,弘一法師曾印了幾十部贈送給日本各大寺。
文物題刻
涌泉寺還保存著唐代以后的陶瓷器,明清書畫、佛像和法器,宋代陶制觀世音佛像、白玉石佛像,泰國的銅鐘和緬甸、印度等國的貝葉經等文物。
開放時間
6:00-18:00
地址
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