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弩臺位于市區淮河路東段,俗稱“曹操點將臺”。教弩臺高4.3米,面積三千七百多平方米,略呈正方形。此臺距淝水、津水和逍遙津都不遠。
三國時,合肥是曹操的戰略要地,筑臺,是為了教練弓弩手,以御孫權水師。臺上有屋上井、聽松閣兩處古跡。屋上井以超過民房屋脊得名,為當時曹軍將士飲水之源,又稱“高井”。井圈石色青潤,光亮如玉,圈口被井繩磨成二十三條深溝,顯得格外拙樸古老;圈外斑痕累累,隱約有“晉泰始五年”(269年)等字樣,是教弩臺的早期遺物,它生動地記錄了建臺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長歷史。聽松閣是曹操“望敵情、運籌帷幄、納涼休息”之所。
教弩臺周圍松拍挺拔,濃蔭蔽日,曾被譽為廬陽八景之一的“教弩松蔭”即為此。
梁武帝時,佛教盛行,這里開始建廟。相傳唐大歷年間(766年——779年),有人在臺上掘得一尊鐵佛,高一丈八尺,并就地建廟奉供,初名“鐵佛寺”,后改稱“明教院”。唐人吳資曾作五言詩曰“曹公教弩臺,今為比邱寺;東門小河橋,曾飛吳主騎。”,點明了教弩臺與明教寺的歷史與相互關系。至明代改為明教寺。后毀于戰火。清光緒十一年(1886年)太平天國遺老袁宏謨(法名通元上人)云游募化,按原樣重建,至今。
現明教寺佛殿、藏經閣、西廂園三部分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寶殿飛檐翹角,風鈴叮鐺,殿脊高聳一巨大錫葫蘆,銀光閃耀,直刺云天,顯示了我國佛教寺宇威嚴莊重的建筑特色。寺內鐘鼓齊鳴,梵音繚繞,成就了今日合肥十景的“教弩梵鐘”。
開放時間
全天
地址
廬陽區淮河路步行街44號(近逍遙津路)